一、外墙砖的抗冻性指的是什么?
抗冻性能指的是材料在寒冷环境下承受温度变化、特别是冰冻和融化交替过程中所能承受的能力。在寒冷地区,冬季气温通常低于冰点,雨水或雪水会渗透到外墙砖的表面,特别是砖体孔隙内。随着温度的下降,水分在砖体内结冰,体积膨胀,如果外墙砖的抗冻性能不足,水分膨胀的压力可能导致砖面开裂或剥落,从而影响外墙砖的使用寿命和外观。
二、哪些因素决定了外墙砖抗冻性的好坏?
并不是所有的外墙砖都天生“耐寒”。它的抗冻性能主要由以下几个因素决定:
1、吸水率是核心关键
这是最最最重要的指标!我们可以打个比方:一个实心铁球和一个吸饱水的海绵,哪个更容易被冻坏?答案显而易见。瓷砖的吸水率越低,意味着它能吸入的水分越少,在结冰时内部可膨胀的“空间”就越小,因此抗冻性就越好。国家标准对于用于室外严寒地区的陶瓷砖,其吸水率有严格的要求(通常要求低于3%,甚至更低至0.5%以下)。
2、砖坯的致密性
吸水率低的瓷砖,其砖坯通常更致密、更均匀。这得益于更好的原材料和更高的压机成型压力。致密的坯体不仅吸水少,其内部的孔隙也更细小、更封闭,不易形成连通的毛细管,从而能更有效地抵御冰晶的侵蚀。
3、釉面的质量(针对釉面砖)
如果使用的是釉面砖,那么釉层本身的品质和与坯体的结合强度也至关重要。如果釉面存在细微裂纹或与坯体结合不好,水分就可能从这些薄弱环节侵入,在冻融循环下导致釉面剥落。

三、如何系统性应对寒冷气候带来的挑战?
选对了抗冻性能好的砖,只是成功了一半。要确保外墙砖在寒冷气候下“长治久安”,需要一个系统性的解决方案,这包括了“选、铺、护”三个环节。
一、 选:科学选材是基础
看清参数: 在选购时,jcpp小编建议一定要主动询问并查看产品的检测报告,重点关注 “吸水率” 和 “抗冻性” 这两个指标。确保其符合国家标准对于室外严寒地区使用的要求。
优选品类: 通体砖、玻化砖、质感砖等低吸水率的砖种通常是更稳妥的选择。避免使用吸水率较高的陶质砖或内部结构疏松的砖体作为外墙材料。
二、 铺:规范施工是关键
施工环节的疏忽,常常是导致问题的直接原因。
基层处理要牢固:外墙基层必须坚固、平整、干净,无空鼓、无裂缝。一个有“内伤”的基层,再好的砖也挂不住。
粘结材料要抗冻:必须选用专用于室外的抗冻型瓷砖胶,而不是普通的水泥砂浆。抗冻型瓷砖胶具有更好的柔韧性和粘结力,能适应瓷砖与墙体之间因温度变化引起的热胀冷缩。
留缝铺贴与勾缝: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!必须留出足够的伸缩缝(通常建议2-5mm),并使用优质的、柔韧的抗冻型填缝剂进行勾缝。这些缝隙为瓷砖的热胀冷缩提供了缓冲空间,避免了相互挤压造成的崩边或隆起。同时,严密的勾缝能有效阻止雨雪水侵入砖背,从根本上减少冻害发生的机会。
三、 护:日常维护不容忽视
在建筑设计阶段,可以考虑增设雨檐、优化排水系统,减少墙面长时间的积水积雪。在日常使用中,定期检查墙面,特别是勾缝剂的状态,如有老化开裂及时修补,防患于未然。
下载建材十大品牌APP 












